在开始文章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诗,每次读这首诗心中都会感慨万千:
On Parenting by Kahlil Gibran
《你的孩子》/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这一路飞翔的箭,也爱那无比稳定的弓。
每当遇到一些大的决定的时候,这首诗都会给我启发,入园分离也是如此。分离焦虑一般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妈妈们在和宝宝经历了第一次”生产“分离,第二次”断奶“分离后,心理在不断的强大,但是入园的分离焦虑比起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分离,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的24小时贴身庇护,是宝宝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分离焦虑并不只是发生在宝宝身上,爸爸妈妈的焦虑开始的更早,持续的更久,可能来的比宝宝还要猛烈。
我在选好托儿所后到正式入托前的这几个月来回来去的焦虑,一遍遍问自己问老公要不要推迟啊?我们俩那个时候睡前老是一遍遍翻看宝宝小时候的可爱照片,园长妈妈通知拿书包领园服了,东西到手上鼻子就有点酸酸的,一天比一天近了。宝宝的分离焦虑一般是接近入托班的日子才开始的,可能脾气会比较暴躁,可能作息非常不规律,可能很粘人等等。父母和宝宝的这些表现都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宝贵的经历,是人生的毕竟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减少焦虑产生的副作用,不要影响家长的工作生活,让宝宝顺利的度过这个过渡期,快乐的迎接人生的新阶段。大家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参观托儿所,让宝宝提前了解环境
在选定托班(幼儿园)后,父母可以带宝宝经常去园区散步。即使是1岁半的小宝宝不会讲话,也是会听会观察的。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说:“上次我们来这里和哥哥姐姐们跳舞好开心啊,以后我们天天来这里好不好?你看这里有好漂亮的滑梯和秋千哦,还有沙坑,看上去好好玩呀! 表现好的宝宝才会来幼儿园玩哦,初初太棒了,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游戏”。带宝宝多去几次托儿所,走一走看一看厕所在哪里呀,午睡在哪里呀,蒙氏工作的小工具,操场在哪里呀,和宝宝在操场上跑一跑,玩一会儿。总之,就是给宝宝“营销”这个“宝地”,让她很向往,很期待。
提前准备宝宝的生活技能
和园长妈妈聊过后,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的她建议是: 要让初初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扔垃圾,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吃饭, 有些精细动作很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在家里家长要学会"放手", 即使吃不好,穿不上,起码要让宝宝大胆的尝试,有这个意识是个好的开始。尽量让宝宝多表达,无论是语言还是肢体动作,不要因为太了解她帮她把事情都做好,让宝宝自己开口说:“妈妈,喝水” “妈妈,疼” “我有点不开心了”等等。对于还在用尿布的初初,园长妈妈表示不用担心,可以训练,但是如果不能脱纸尿裤幼儿园的照顾也毫无问题,到时候会自然如厕的,和身体发育有关,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睡觉问题上我们是睡渣,午睡晚睡都是大难题,所以我是先去了2个月的半日托班作为过渡,等适应的差不多了我在家里戒掉了安抚奶嘴才送去全日托班的,宝宝前面几天也是需要全程抱睡以及大哭大闹,过了一段时间后变成老师拍睡,最近会主动跟老师说不需要老师哄睡了。
多亲子阅读,多陪伴,不要吝啬你的爱
告诉宝宝,去托儿所是因为宝宝长大了,更优秀了,要和优秀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放学后姥姥会来接你,爸爸妈妈是爱你的。经常加班比较忙碌的爸妈,可以稍微做些平衡,在宝宝快入园或刚入园的过渡期多多陪伴她,让她有安全感,有自信心。和宝宝亲子阅读,让她进一步熟悉托儿所一天的活动安排,让她知道爸爸妈妈是爱她的,不要害怕。这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我爱幼儿园》翻翻书是比较理想的绘本,初初的接受程度非常高,是德国的作者写的,但是里面很多活动内容和幼儿园布置和我们所在的托儿所高度契合,宝宝看了对幼儿园还是很期待的。后续会单独推文章详细介绍绘本内容。
另外一本Llama Llama misses mama在宝宝完全适应幼儿园之前,看一次哭一次,我后来就不敢给她读了。写的太细腻,画的太贴切,触景生情非常的伤心。直到她在幼儿园如鱼得水后,再看这本书,她仿佛自己就是小拉玛,若有所思的能听进去了。
父母要内心强大,无论有意无意,分离焦虑是会传递的
相信不少宝妈有过经历(天使宝宝除外哈),在小北鼻时期的宝宝哄睡是个难题哦。尤其家里就你一个人带,又要按时吸奶喂奶,又要哄睡小宝宝一天3-4次的睡眠,妈妈越焦虑宝宝越不睡,宝宝透过妈妈的怀抱感受到了深深的焦虑,即使你没说话她也懂。入托后也是一样的,爸爸妈妈轻松一点,宝宝自然会感受到的,你的状态的宝宝就会耳濡目染的。
当宝宝生病的时候,被人欺负的时候,当家里所有人质疑你入托的决定的时候,你的压力是无穷大的,还是那句话,关你P事。这件事情就像别人问你怎么还在母乳啊?怎么还在用尿不湿啊?幼儿园怎么看的孩子一次次的生病啊?我们自己要坚强,要明白孩子在接触社会之初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精神上和身体上,但这些问题未必都是负面的,这也是孩子和家长必须要学着面对和适应的,不用跟别人解释太多,不要自己压力太大。
多和老师沟通
做好了前期工作后,送入园后要多和老师、校长包括一些卫生阿姨沟通,一般可以是微信,定期的去参加幼儿园活动顺便问问校长宝宝整体的情况,等等。园长妈妈跟我介绍,最有效帮助缓解分离焦虑的方法更是安排非常非常丰富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忙碌”起来,没空想爸爸妈妈。一般来说越好的幼儿园,撒开来玩的自由活动时间应该是越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会安排独立活动和集体活动,每天内容都会不一样,老师都是会辅导陪伴宝宝完成一些事情,让宝宝无暇停下来伤感。
很多妈妈觉得无论去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都应该给老师点“好处”,尤其月龄小的宝贝。我也是被好闺蜜介绍了一些“潜规则”,每位老师都要照顾到递上去消费卡。不过我们没有这么做,这有点像一个悖论,如果是认真负责的学校和老师会收你的礼物吗?反正这个托班不是正式的幼儿园性质,我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一直没有送东西,直到春节刚好情人节我买了几个小礼物在没人的时候给了园长妈妈,然后被当面退回来了,无论怎么说都不收,只收了我写的贺卡,我感觉我很囧。
园长妈妈跟我说最好的礼物就是家长的信任。我们入园后不久就接连发生了携程和,家长群里都爆炸了当时,老师们的压力非常大。无论师生比有多么高,幼儿园的设施多么好,对宝贝的照顾永远不可能比家里还要精细,对老师们要有一点宽容度。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都不可能完全不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家长们不要先入为主用质疑的态度看待老师们,和老师们积极配合,让宝宝快乐成长。
回家后多观察宝宝,多鼓励宝宝
初初刚开始的2周是沮丧的上学,沮丧的放学。那个时候不太会说话,问了也不会表达吃喝拉撒,回到家我会先给她洗洗手,洗洗屁屁,观察一下,晚上洗澡的时候也要观察身体的各个部分,每天都要坚持。每天园长妈妈和老师会单独向我汇报一下当天的情况,顺便告诉我回来要怎么鼓励她。等会说话后,每天可以问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宝贝?""开心,今天吃蛋糕了”,到了最近初初看到我主动会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乖乖了,吃饭了,睡觉了,开心了” 我基本无话可问了。
过了两周后,初初不哭着上学了,回来也很平静,我以为她完全适应了,结果2位老师都单独找我沟通说她在学校里面抓伤了小朋友的脸。。。老师知道她性子急,又不太会说话,嫉妒心也蛮强的,看到老师抱别人就去抓别人。我对此事也是苦口婆心的对初初说了几次,每次她都梨花带雨的哭,很委屈,能听懂,能理解,就是当时控制不住自己,喜欢哪个老师就盯牢她不让别人碰。指出了她错误的行为,但我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做,没有再过多的责备她了,还不允许宝宝有小脾气了?刚从家里可以无法无天的上房揭瓦的生活沦落到在幼儿园里要遵守各种规则,宝宝心里苦啊。
没有多久她就和小朋友们玩的很好了。趁她表现好的时候就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她的优点:“初初今天饭吃光光了好棒,初初今天自己睡觉主动不用老师哄睡了好棒”。
我们的适应期基本是2周后就不哭闹去上学,每天可怜巴巴的等着妈妈来接,有的小朋友有安抚物会一直抱在手上,2周后会找各种借口不去幼儿园或者在路上拖延时间“妈妈我要去游乐场,我想滑滑梯。。。”,但是送过去了看见老师就什么也不说了也就乖乖进屋,在幼儿园很黏老师,占有欲很强,还没办法和其它小朋友们打成一片,说话办事小心谨慎,非常敏感。1个月后慢慢缓解,熟悉了每天的“套路”后,渐渐的敞开心扉,和大哥哥姐姐们一起玩,睡醒觉了会调皮去帮老师叫醒其它小朋友,高兴了大喊大叫放飞自我。这期间会有生病,情绪会有反复,基本3个月后就会比较稳定了,现在每天早上主动会跟我说“妈妈我去上幼儿园了,再见” 。放学的时候,开始和小朋友们打闹嬉戏,依依不舍。她到底什么时候真的适应了?爸爸妈妈心里自然会有感应的。等她真的适应了,快乐的离开你去上学的时候,看着小背影你依然还是会伤感,这个时候请再读一遍文章开头的那首诗宽宽心吧。
现在回想入托这半年过的真是风风雨雨,每个家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我的几点分享可以帮助到即将入托的爸爸妈妈。一旦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就尽量不要放弃或者缺席,避免刮风下雨家长就找个借口不去了,如果生病了就彻底养好再去,对自己对其他宝宝也是负责的表现。发现了任何问题都沉着冷静及时解决,小朋友自我修正的能力蛮强的。除了具象的知识,幼儿园可以为自理能力、专注力、独立性等等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不断地坚持。我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我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就是宝宝进了托班更爱爸爸妈妈了!